內容 |
六成七企業兩年內不調薪
記者林燕翎/台北報導
勞退新制開辦在即,工業總會調查,因應新制上路,企業除了調降薪資結構,降低退休金提繳金額外,勞務外包、結清年資、變更勞動契約、資遣後重新僱用等因應方式、措施相繼出爐。今年首季勞資爭議案件激增37%,伴隨新制上線,勞資爭議恐持續升溫。
為瞭解企業因應新制措施,工總針對所屬產業公會會員廠商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超過五成企業認為新制上路將使勞動成本激增;近兩成八企業認為,每月提繳工資的6%,限縮資金的流動性。原本多數企業僅從低提撥工資總額的2%到中信局,新制上路後,提繳率提高至6%,每年整體企業提繳的1,470億元退休金,形同全數凍結在勞保局裡。
為降低新制產生的衝擊,半數企業將調整原本的薪資結構,並縮減未來的調薪幅度。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高達六成七的企業未來半年到兩年內都不會調薪,顯示凍結薪資甚至減薪,成為企業普遍的因應方式。
除了調整薪資外,勞務外包、結清舊制年資、變更勞動契約、資遣勞工重新雇用等都是企業規劃的因應措施。其中近兩成企業計劃結清舊制年資,完全適用新制,來減輕五年足額提撥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業透過變更勞動契約,例如將僱用關係改為「委任」、「承攬」關係,規避提繳退休金。
甚至也有近一成企業,採取「資遣後重新僱用」方式,結清勞工舊制年資,並透過重新僱用,讓勞工繼續留在原單位服務。
變更勞動契約,更改薪資或是轉變員工身份,成為企業最盛行的因應方式。包括減薪、調整薪資結構;或是變動僱用關係,要求員工簽訂委任契約,把一般員工改為委任經理人。
工總指出,把勞動契約轉換成其他類型,若發生勞資爭議時,主管機關並不全然依照契約外觀作形式認定,而是依實質內容判斷。一旦判定有受僱事實,就得提繳退休金;雇主不能任意變更勞動契約,以免受罰。
企業因應勞退措施相繼出爐,勞資爭議也增加。勞委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勞資爭議案件比去年同期激增近四成或819件。總計今年前三月,勞資爭議案件共發生3,028件、爭議人數有8,366人,平均每天有34件。
從爭議原因分析,以契約爭議最多,總計1,400餘件,其次為工資爭議。這顯示因應新制,企業開始從調整勞動契約與工資結構下手。
【2005-05-26/經濟日報/A5版/每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