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勞退新制終於上路了
內容 社論


今天必然是台灣勞工史上要大書特書的日子。勞工退休新制從今天起正式實施,不僅台灣574萬勞工的退休保障因而改寫,而且整個台灣經濟都將受到巨大震撼。

二十多年來,政府以勞基法強制雇主提撥退休金的勞工退休舊制,早被發現只是一個畫餅充飢的唬人把戲,除了公營事業與極少數規模較大的民間企業之外,對絕大多數受雇於各類企業的台灣勞工而言,這個畫餅看得到、吃不到,只幻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假象,讓無數勞工蹉跎了為老年生活預做綢繆的大計。十餘年來,這個騙局早被有心人戳穿,主其事者也迭迭承諾要儘速改絃更張,但直到今天,一個有提撥就保證領得到退休金的新制度終於實現,真令人感慨萬千。

我們不能不感慨,知錯能改竟是如此艱難的事情,蹉跎了十幾年,已不知有多少白髮蒼蒼的耄耋勞工兩手空空離開職場。我們也不能不感慨,十餘年來,主司其事的官員欠缺魄力、躊躇不決,而號稱社會良知的學者專家則見仁見智、各是其是,為細枝末節或理想境界而吹毛求疵,卻無視多少勞工在他們聚訟紛紜之下,已根本喪失了應有的權益。

但一個新制的開始,對個別勞工而言,只是過去吃不到的畫餅,真正變成了退休時可以領取的個人帳戶;而每個月所提撥的6%薪資,即使依2年定存利率複利生息,到退休時,仍然只是勉可維持溫飽的戔戔之數;但對數十萬雇主以及賴資金流動為其血脈的整體經濟而言,那可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大改變。

在高居台灣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之中,絕大部份過去並未依政府規定提足退休準備金,甚至根本就沒有提撥。現在未給予任何緩衝過渡期,立刻雷厲風行地要求每家企業按月提撥員工薪資的6%,存入只有勞保局才能動用以備勞工退休時領取的個人帳戶中,此外還要另外每月為有舊制年資的勞工提撥2%做為退休準備。這幾佔企業人事成本8%的額外費用要從何而來?在今天中小企業早已不復往日風光,家家都為爭取微利而竭盡全力的時代,這是何等殘酷的要求?

一年來,我們對此一直憂心忡忡,力勸政府收回成命,依當初經發會的共識,給眾多台灣賴以為命脈的中小企業三年緩衝時間,不要急於求功,一步到位;如今看來,這一切只是徒勞。不過幸如侏羅紀公園影片中的名句: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台灣一向韌性最強的中小企業,紛紛以降低固定薪資、加重浮動酬勞,緊縮部份業務、依賴外包代工等方式極力壓低6%退休金的負擔,而未如我們所憂慮的,以裁員關廠的方式找尋退路。如今實施期之前的陣痛終於度過,眼前需要觀察的,只是究竟有多少企業畢竟承受不了壓力而退出市場。

換個角度看,中小企業的活力或許誠如諺語所說:「打斷手骨顛倒勇」。當眾多企業將薪資結構朝向浮動酬勞傾斜,對於企業的經營而言,反而會更有彈性、更重績效,將員工的潛力更高度地激發出來。尤其當退休金個人帳戶隨勞工移動,成為可攜式之後,全體員工都不再受舊制必須連續在同一企業服務15至25年的約束,將來人人都重獲自由之身,各擇明主而投。於是一方面更多英才不致埋沒,可以找到大展身手的空間,另一方面,雇主必須使盡手段建立企業足以吸引人的文化與體質,許員工更大的成長與發展空間,鞏固企業的內聚力與向心力,才能留住不可或缺的人才。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台灣的企業在其激勵之下,會開出另一個新局面。

然而個人帳戶式的勞退新制最隱晦而備受忽視的,乃是其資金排擠作用。從一開始實施,每年即會有500億至1000億元雇主提撥的退休金納入個人帳戶;這原本應屬於薪資所得的6至8%,對這574萬勞工來看,即為其儲蓄或消費中極重要的部份;就過去舊制所提撥或由雇主自行保留的退休準備金而言,也是企業的重要週轉金或投資財源。從總需求來看,這些因納入個人帳戶而不能實現的消費與投資,將使原本已不十分強勁的國內需求受到額外打擊,透過乘數作用,大不利於總體經濟發展。從總儲蓄這一面看,原本由民間支配的巨額資金忽然淪入勞保局之手,若運用效率不如過去,乃至根本被凍結閒置,則國內資本形成將受嚴重摧殘;若這些資金成為公權力可以操控的工具,則公部門的勢力將大增,有如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國家的前車之鑑;最糟糕的是,若公部門胡亂運用,甚至引為濫權工具、政治籌碼,則為禍之烈,絕非以往的護盤舉動可以比擬。當然,在政治人物胡亂操作或所用非人致使基金獲利淒慘的情況下,賴個人帳戶養老的數百萬勞工才是最主要的炮灰。

勞退新制已經上路了,手握駕駛盤的勞工主管,準備好了嗎?

【2005-07-01/經濟日報/A2版/經濟要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