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我的選擇難題
內容 呂政達


「你選好了嗎?」這幾天,在捷運站、公車或媒體上,都可見到勞退新制的廣告,隨著實施日期進入倒數,會不會如學界預期,引發企業界一波約聘、派遣和部分工時狂潮,答案不久後即將揭曉。

人力資源運用的趨勢變化,顯現的是統計數字上的意義,總沒有個人感受來得深刻。曾在某電視台擔任製作的朋友,最近自己開一人工作室,加入約聘、承攬風潮。她原以為可適用勞退新制,電視台卻以合作對象為「公司」,應由「公司」自行承擔勞退責任回絕。這位朋友不僅失去勞退新制的保障,也失去傳統公司原有的非薪資福利。

事實上,勞退新制上路後,最難掌握的,就是「員工福利」的消退。傳統公司內的員工福利,意味著對工作者相當重要的報酬補償,公司文化會在薪資外,以福利拉住員工的向心力和忠誠度。從美國的數字來看,一九八○年員工福利佔工作者整體報酬的百分之十六,到了一九九七年則已高達百分之二十八,員工從工作中得到的身心報酬,本來就不僅限於薪資而已。然而,約聘、部分工時、派遣的風潮裡,這塊大餅卻迅速消失,因為企業通常只會將員工福利提供給全職工作者。

在美國,約聘狂潮早在九十年代中期興起,近年勞動經濟學界才開始形成共識,認為當年企業主對員工福利的沉重負擔,驅使他們轉而聘用部分工時者,並取消了員工福利支出。

回到台灣來,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鮮明。台灣中小企業比例偏高,雇主更傾向挪福利支出充作勞退負擔,公司規模越小,越可見此種傾向。縱使仍有員工福利,也將會挹注在高技術的核心員工身上,這些擁有高技術的工作者通常較易有跳槽機會,所以,較須試圖用福利留住他們。於是,最須得到保障的低技術、弱勢員工反而兩頭落空,處境也變得更為弱勢。

如果,勞退新制昭顯的是保障的精神,現實上,在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隱隱連坐的時空裡,卻可能成為一場史上最大的「乾坤大挪移」。如果部分工時和約聘將成為人力市場的重要選項,目前的稅制、勞基法和種種工作法規,都未能預見到大變動而做配套調整;例如,要不要給選擇部分工時,卻無法享有員工福利者較高的免稅額呢?勞退新制也因而將成為挺進工作世界的孤軍,或者,另一次教訓的開始?

「你選好了嗎?」捷運車站的字體如此鮮明提醒著日子的逼近,我看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作者為張老師月刊總編輯)

【2005-06-23/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