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勞退新制 衝擊薪資結構
內容 林文政:企業可能減少員工直接薪資

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勞退新制實施後,企業開始提撥員工薪資6%至個人帳戶,雖然可以確保勞工領得到退休金,但勞工卻也可能面臨月薪減少等薪資結構改變的問題。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減少員工的直接薪資,從非薪資面來調整因應。

提撥員工薪資6%,等於企業成本一下增加6%,對許多企業負擔龐大。企業很有可能會以幾種方法來降低提撥成本,包括不調薪,或把原本要調薪的部分變成變動薪,以維持本薪不變。另一種方法是把月薪變年薪,如原本月薪5萬元、一年收入60萬元,變成月薪4.3萬,但員工一年可領14個月薪水來計算。

勞工面臨直接薪資調整,但企業可能從非薪資面調整回來。非薪資面是指生產作業和人力資源兩部分,如企業可能改變生產流程,運用平衡計分卡等方法來提高員工效率;人力資源方面則可能以教育訓練、職位美化(如讓一般業務掛名業務經理)、彈性工時甚至參與決策等非貨幣性的獎酬留住員工。

許多在台外商公司員工的薪資水準或許比不上過去竹科的高科技新貴,但外商非常注重非薪資面的規劃,所以仍能留住不少優秀人才。未來新制上路後,預計台灣會有愈來愈多企業走上和外商公司一樣的路。

新制上路後,對基層員工的保障可望增加,因為公司提撥6%,等於直接替員工加了6%的薪水,如果觀察過去十年台灣勞工平均年薪成長率,大概介於1.5%至2%(各業別年平均),很少個別企業超過3%或4%,這次對基層員工等於直接調了6%薪水。

對原本固定薪較高或快退休的高階主管來說,因為企業欲縮小提撥的基礎,可能面臨部分固定薪被拆成非固定薪的情況,反而較為不利。

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台灣的個人退休金有三大支柱,一是退休後的勞保給付,二是勞退新制上路後企業提撥6%的部分,三則靠勞工自己。前兩項支柱加起來仍不夠退休後生活所需,除了靠制度,勞工一定還要替自己預做退休準備。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執行長陳駿為說,「靠自己」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是投資理財,二是提升工作效率以增加收入。

新制上路後,若勞工固定薪的部分仍舊很高,可以自願提撥6%來增加退休金;若固定薪不高,之後也沒有調薪機會,就必須在每月的結餘之外,額外投資來累積退休金。運用工具上,年金型保險、投資型保單等風險不大的商品,都適合拿來做退休規劃。

如果要以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可以選擇轉業,直接跳槽到薪資較高或領取高額獎金機會的業務工作;或是在現有工作上更加精進,以爭取增加收入。

【2005-04-20/經濟日報/B3版/金融新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