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勞退新舊制怎麼選?》七月起 勞雇關係 上演「薪」劇情
內容 薪資衝突即將引爆 變動薪資將成趨勢 年薪制未來主流 「所謂雇主負擔 實為勞工按月存來的」

經濟組、生活組/專題報導

立院通過勞退新制,企業則有自己一套因應方式。七月以後,工作關係將有一段「打帶跑」的震盪期。

政大教授郭明政指出,新制依薪資是提繳依據,使得企業和員工都會斤斤計較薪資怎麼計算,他擔心未來薪資衝突將層出不窮。

他說,「羊毛出在羊身上」,雖然這筆錢由雇主提繳,但雇主多會將員工薪資和每月應提繳的退休金合併計算,也就是把每月提繳的金額算到員工薪水裡頭,到頭來,所謂「雇主負擔的退休金」,其實是上班族自己按月存下來的一部分薪水罷了。

《Career》就業情報雜誌分析,企業在薪資結構可能玩的花樣包括:凍結調薪、減發獎金,福利縮水,將「齊頭式給薪」改成「差異化給薪」,變動式薪資將成主流。

主計處調查,去年全年勞工的工作時數較前年增加二點三個小時,實質薪水卻沒有跟著成長,甚至是負成長。

以下是近期會先出現的幾種新工作關係:

一、裁員、逼退、優離

精打細算的遠森科技董事長王令麟,去年就有因應新制的動作,將大部分員工資遣,改為一年一聘,許多老員工被迫中年轉業。

部份老牌企業因應新制,檢討、裁併慘烈程度不輸中小企業,台灣第一家上巿公司台泥,過去兩年台北總管理處減了近四成員額,工廠也減了一成多,許多高級主管加發兩個基數退休金提前退休。

因應未來更困難的經營環境,華南銀行最近提出優離優退方案,但強調不是為了因應勞退新制,而是讓不太適合再面對市場挑戰、年資超過十五年的資深人員一個機會,希望能有二百人提前退休。

二、低底薪、高獎金

既然是根據薪資提撥,調整薪資結構是裁員以外最省錢的方式。中央大學人資所所長林文政分析,新制是依照通稱「本薪」的員工經常性薪資提撥,企業主因應之道,是將以往本薪的一部份改為非經常性給予的績效獎金、全勤獎金、提案獎金、甚至是年終獎金,未來年薪制將會是趨勢。

雖然許多金融單位在徵才,不過大型銀行主管坦承,為降低人事成本,「低底薪、高獎金」是未來用人趨勢;尤其是理財專員及現金卡等部份,進用人員會先講明必須達到的業績標準,未能達成者,約滿就得走人。

台新、富邦、聯邦等銀行解釋,「低底薪、高獎金」不僅可減輕銀行的人事負擔,並可藉更彈性的薪資結構,降低固定薪比重,提高變動薪比重,高獎金激勵行員努力衝業績;對業務能力高又願意衝的人,能獲得對等的薪資報酬,破除過去「齊頭式平等」。

三、不調薪、嚴考績

因為強制提撥,員工薪水越高,老闆失血越多。老闆也許不會降員工的薪,但調薪,員工不用期待太高了。

過去每年都調薪的台塑企業主管估算,新制實施後,每年人事支出將增加八億兩千多萬元,新制還可能變相鼓勵員工跳槽,造成人力流失。新制實施後,年度調薪幅度縮減幾乎是必然,去年台塑工會要求調薪百分之六,經過勞資協商最後調百分之三點七五,今年調薪恐怕不樂觀。

四、派遣人力、業務外包

中央大學人資所林文政分析,勞退新制僅適用在有僱傭關係的本國勞工,不包括企業內的派遣勞工及外包工作者。因此,新制上路後,企業除精簡人力、變動薪資名目外,另個因應措施是將工作委外,使用派遣人力、外勞等,甚至將公司生產線外移至海外。

也因為勞資關係型態不同,直接影響企業成本,不少企業改以約聘或是合約制承攬員工。例如壽險公司,外勤業務人員比重遠超過內勤,也占用大量人事成本。但壽險業將近卅萬人次的業務大軍,有超過一半是兼差的「承攬」人員,他們不適用勞基法,企業主也就沒有提撥退休金的負擔。

(記者林韋任、鄒秀明、鄭家妤、許玉君、許韶芹、徐國淦/採訪)

【2005-04-07/聯合報/A12版/話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