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是否自提勞退金 三門功課要做
內容 1. 考慮適用稅率 2. 評估投資理財能力 3. 看看有沒有閒錢

記者林杰兒/台北報導

在勞退新制下,勞工到底要不要選擇自提薪資的6%放到個人帳戶?至少同時有三個面向必須考慮。

到底要不要參加自提?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個人適用稅率高低」。

如果是適用較低稅率的員工,所享有的稅負好處可能有限,但對適用40%稅率的勞工而言,節稅空間就非常高。葉崇琦指出,除了自提時可以不計入綜合所得之外,未來即使財政部修法改回後端課稅,亦即領回時視為所得課稅,由於後端課稅的免稅門檻高,日後領回時也不見得課得到稅。

新制規定勞工一年領回退休金在67.6萬元以下者可以免稅,平均一個月就有5萬多元的免稅額。也就是說,如果以工作年資30年、所得替代率25%的勞工來推算,退休前月領要超過20萬元,才「有機會」碰到這個課稅門檻。

第二個要考慮的因素是「評估個人投資理財的能力」。如果勞工自信個人投資報酬率平均有8%的水準,遠優於採「穩健保守」策略的勞退基金,此時就算自提6%免稅的好處,或許都還不如自己來操盤投資。

不過,這當中也必須同時考慮個人稅負的影響因素,他舉例,假設勞工評估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有5%、勞退基金為3%,對一個適用21%稅率、每月提撥3,000元的勞工來說,20年後退休時,放在勞委會退休帳戶的本利和為98.5萬元,但自行從事投資的本利合則僅為97.5萬元。

為什麼出現這種弔詭的情況?投資報酬率比較高,但本利合卻比較低?因為勞工個人的投資報酬率雖然較高,但同時也都被個人適用高稅率所「吃掉」了。如果個人適用稅率換成13%,此時選擇不自提、自己去作投資就會比較划算。

有人說:「最適合參加自提的,是那些根本沒有理財規劃的員工。」勞退基金報酬率至少保障不低於2年期定存的利率,就算再穩健保守,自提由勞退基金操作也一定會比拿去「通通放定存」好。

第三個考慮重點是「手邊有沒有閒錢」,員工一旦自行提撥放入個人帳戶中,在退休前都不能領出,因此,在選擇自提薪資6%之前,可要做好充分的資金運用規劃。

而在年金保險部分,雖然當年度提列6%的保費沒有任何租稅好處,不過因其屬於保險給付性質,可享有免稅,因此就後端提領階段則優於個人帳戶制。

【2005-03-21/經濟日報/B3版/退休金算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