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未來的蘿蔔救不了驢子
內容 呂政達(《張老師月刊》總編輯)

許多中壯年的工作者心裡,勞退新制施行前夕捲動的,其實是一場大變動的開始,退休後經濟安全的承諾,都無法攔下這股隱隱恐慌的潮流。

勞退新制固然是勞工權利的提昇,許諾我們有機會吃到懸在面前已久的胡蘿蔔,然而,「老年經濟」尚屬「未來」範疇的事,卻已在「現在」捲動風暴。有媒體指稱,四十歲之後的白、藍領階層勞工,已成為企業逼退的對象,工作生涯的黃金歲月下修到三十五歲,三十五歲過後,在新的企業體系理解裡,就被理解為開始走下坡。

這是工作生涯出口的慘烈景象,在入口的那一端,如今大學生滿街跑,企業僱用考量以研究所起跳,起薪則一再往下調;學費卻維持許漲不跌,因為主政者說「高等教育是自主的人力投資。」投資應該能夠期待回報,然而,期待得到的回報已一再跳票。

教育的時間延長了,投資教育的資本變多了,但工作所得縮水,工作的黃金歲月也被迫縮短,面對高齡化社會壽命期望值延長的事實,人力投資嚴重傾斜,這恐怕才是台灣人的故事。即使我們已獲得許諾能吃到未來的胡蘿蔔,那依然是在「未來」畫個大餅,誰能助我們度過「現在」的迷惑與空窗期?

因此,在勞退新制、企業體系、個人生涯規劃和社會大環境等因素的攪動裡,我們正在改寫人力資本理論。「篩選論」雖未必能勝過「人力資本論」,現時的台灣,高學歷雖不再是生涯致勝的黃金律,我們卻仍然無法放棄對學歷的攀附,也難抑制心中的不安感,過去筆直的生涯路如今崎嶇曲折,山窮水盡,看得出教育體制甚至教改都無能因應工作市場的巨大變動。

從前經濟飛黃騰達時,當驢子是非常勞心疲力的事。以日本為例吧,八○年代經濟泡沫時期,許多日本年輕人選擇部分工時工作,希望能拾得心靈自由的生活,當時產生了一個「自由工作人」(freeter)的新名詞。到了去年,日本政府做了調查,年紀在十五歲到三十四歲的「自由工作人」間,有百分之七十希望回到全職工作,經濟盛況卻已無法復得,日本勞力市場現在有三分之一為部分工時或契約型工作,他們的學者認為,日本社會安全體系日漸腐蝕,年輕人降低生兒育女意願,加劇了人口老化的問題,都與此有關。

勞退新制前夕的台灣,顯然正在重蹈日本的經驗,部分工時、派遣業和契約型工作,將成為企業減輕負擔的主要潮流。從細部觀察,我們已看得到所有職業生涯劇變、工作不穩定造成的連鎖現象,卻無人願從整體診治社會變動的大趨勢,這個問題,或許在十年或二十年後,會看得更清楚。然而,我們卻可能跟隨日本的發展腳步,一再錯過補救的機會。

【2005-03-08/中國時報/A15版/時論廣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