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新政策.新觀點》勞退新制 企業與員工的拔河比賽?!
內容 勞退新制即將在7月上路,雇主擔心人力成本會因此增加,勞工則是擔心自身權益受損。兩者之間的猜忌一旦加深,可能會壞了勞退新制當初設置的美意。

常昭鳴

今年即將正式實施的勞退新制方案,對於勞工界或是企業界來說,隱約成為另一個職場角力賽。員工對於新舊制是否會影響退休金疑惑不已,雇主則對新制是否造成企業龐大支出憂心忡忡;也因此,企業面臨勞退新制的衝擊下,祭出許多法寶,員工也為了自身未來的權益,與雇主僵持不下,許多勞資間的矛盾與糾紛紛紛出現。

究竟勞退新制是什麼?立意何在?對勞工與企業各有什麼損益?又該如何因應?以下就針對這些課題作說明。

保證員工年金、造成企業負擔?

勞退新制是相對於現行舊制的改善方案。舊制的退休金是以勞工在企業服務年資為計算基準,一旦離開企業,年資便須重新計算,對於勞工來說,在今日瞬息多變的環境裡,這樣的制度非常沒有保障。

新制則是不論年資多久,雇主皆須在每年提撥員工薪資6%的年金,匯入勞工的終身帳戶,因此勞工不必因為年資的限制而不敢轉職,或是被企業強迫資遣的疑慮,而能自由且安心的經由每年企業提撥累計的年金,累積個人的退休金。

就上述來看,勞退新制對於員工是一大福音,但同時對企業造成不小的衝擊。首先,企業每年需固定支出龐大的年金,人事費用便會浮漲,此外,對於勞力密集的產業,產值與成本比例產生大變化,造成不敷成本而運作困難。

對此,企業紛紛做出不同的策略因應,例如減薪、裁員、資遣、尋求廉價勞工等,平衡人事成本,然而,這種方法真的可以治本嗎?

回歸人本擬定強本固源之道

表面上看,企業在短期內可以達成帳面上的平衡。然而,卻大大傷害了企業的根本,也就是人才長期的培養與發展。舉例說,薪水高的人得走,薪水低的就留,結果真正的菁英紛紛出走,留下的不外乎是降格以求,或是資歷淺的人,一再以這樣的方式調整人事,不但造成人才斷層,經驗無法傳承,也會讓企業裡人心惶惶,不願表現,只願養老。這樣的作法只會適得其反,對企業長遠的發展絕對是負面的。

既然不可避免的成本在即,又不能刨根求生,企業面臨此種窘況,該如何解決?首先,必須拉回人本的思考點。企業界須深刻體認,要改變的是制度、體質,不是一味的以治標方法當做對策。人才的整體考核辦法,薪資結構的重新規劃管理,才是既公平又長遠的良方。

這套強本固源的方法該如何進行呢?首先,必須調整薪資結構,分為本薪與獎金兩部份規劃。本薪部分由公司以制度化建立,綜合對內的職位評價,對外人力市場薪資的中位值等方面加以評估,得出全面公平合理的本薪,本薪方面即為公司對外申報的薪資,並且為固定薪資。

至於獎金部份,視個別人的表現敘薪,也就是站在立足點平等的基礎上(本薪),每一部門個別成員可依個人表現及對團體的貢獻度調整獎金。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依照個別差異,激勵個人努力的成果,獲得相當報酬的獎金。

訂定公平合理的薪資結構

依照上述方式,不但可以公平合理的訂定並規劃薪資,也可以針對個別差異,機動性調整本薪與獎金的比例,省去企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

企業與員工之間,就能各得其所,企業不必因為年年調薪問題,或是資深的人久佔高薪苦惱,反倒可以績效與目標導向為主,提升企業產值,加速人才競爭與汰換,也不會出現年資決定一切的困境。員工也可以不必懼怕企業因人事成本而惡意減薪或資遣,更不必因為年資夠久而將工作當成雞肋,不願成長也不敢挑戰,甚至追求更高的職涯發展。

然而,政府雖有這項美意,卻不見有力的宣導,以致企業與員工彼此猜忌,形成不良的工作環境,更甚者,企業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應,用許多不當的措施,傷害員工,也傷害了企業本體。因此,政府除了政令宣導之外,更需加強與企業及勞工的溝通互動,必要時可以輔導企業轉型,從根本改善企業體質,讓這項美意成為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德政。

從人才的觀點出發

任何一項政策,都有正反面的影響。當企業從人才的觀點出發,以人力資本投入與產出的報酬比,並且把職能的需求,依照公司職能、功能職能及專業職能等面向,構築起來的核心職能來評比需求人才,這樣方能達到人才適才適所的目標,讓每個員工都能發揮最大的能力,達到企業真正要求的目標。

勞退新制只是企業轉型的一個開始,在愈來愈強調專業分工,重視個別差異與績效的今日,許多新的觀念將會伴隨更多的新制度產生,當企業在技術、產品等方面積極改良時,更需要充分了解並努力尋求人才的使用與培養。徒法不足以自行,企業即使有再多策略與方針,缺乏真正的人才推動,一樣無法達成應有的目標。期待未來企業與員工間不必處處拔河,而是共同因應,創造雙贏!

【2005-03-02/工商時報/31版/經營知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