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2005年職場 四大新趨勢
內容
全球競爭激烈,加上勞退新制7月上路,公民營機構掀起優退優離風潮,企業為避免提撥衝擊,勢必加速降低人事成本。另外,竹科半導體人才往光電產業為主的中科、南科板塊移動,今年將會是台灣就業市場大變動的一年。聯合報系特別整理出今年的職場趨勢,希望所有的上班族都能掌握先機,在新的一年確立自己的職場方向。
科技新貴成為過往
博達事件之後,訊碟、皇統也爆出財務危機,電子業頻傳利空。以往獲利豐厚的電子業,事實上有不少大企業因為毛利下降與市場考量,紛紛裁員、合併進行組織瘦身,甚至有些企業將生產線和總部外移到大陸;加上國內員工分紅制度限縮,過去年薪動輒上百萬的光景不再,科技新貴的美夢已被打破。 科技金飯碗褪色,傳統產業卻是景氣翻揚,特別是與原物料有關的鋼鐵、石化、航運等產業,薪資福利凌駕許多科技大廠,例如中鋼員工去年就是「做一年賺兩年」。相較於科技業,經過重整後的傳統產業反而能夠提供員工更好的願景。
基層勞工處境惡化
依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調查,台灣人平均一年工時高達2,282小時,居各國之冠。 工作時間長,薪水卻縮水。台灣勞工已進入高工時、低工資的新貧生活,固定薪水逐漸調降,改以績效表現取代。基本工資從民國86年訂為1萬5,840元後,至今尚未調整,每小時平均經常薪資年增率趨緩,顯見勞工處境日漸惡化。勞退新制即將實施,多數企業除凍結員工薪資成長,更有企業變更經常性薪資名目、減少薪資給付水準、縮減福利,以因應提撥6%的勞退金負擔。另一方面,非核心勞工轉為外包、派遣已成趨勢,可替代員工變相減薪情形嚴重,收入大幅縮水。
中壯職場菁英無業潮出現
政府大幅精簡組織,公務人員退休潮將在今年達到高峰,民間企業也祭出縮減正職員工政策,以因應新制。薪資偏高的資深員工將成為箭靶,屆時這些提早退休的四年級生,面臨退休金太少、無業可就、人生目標大亂的困境,這群「不知何去何從」的職場菁英,可能淪為街頭「新遊民」。
薪資浮動化成為趨勢
變動薪資讓企業勞工的年資貶值,未來企業的獎酬將會緊密跟著職務、績效走,把給薪重點放在獎金紅利上。 過去只有服務業大量運用獎金的作法,如今這股風潮已悄悄吹入製造業,工程師、製造人員薪酬制度,獎賞制度所占比重愈來愈高。愈來愈多的工作被設計成直接和業務掛勾,連薪水都與業績產生連動,就業市場的業務化,讓台灣勞工都直接或間接負起業績壓力,論功行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