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開放投資標的 滿足理財需求
內容 開放投資標的 滿足理財需求
以美國401(K)為例 勞工有14檔基金可投資
記者林燕翎/台北報導
勞退金開辦後,退休金帳戶為勞工個人所有,勞工對退休金帳戶的資金運用自主性有多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以美國401(K)為例,就開放勞工可依照風險承受度、預計退休年齡,投資不同性質的投資標的,滿足個人退休金的理財需求。
退休金從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退休後帳戶的餘額即為勞工可以請領的退休金總額。勞工工作期間,老闆提繳多少、勞工提繳多少,退休後,勞工只能領取退休金帳戶的金額。
在確定提撥制下,老闆提繳薪資的一定比率到勞工個人退休金帳戶,但不保證退休金通貨膨脹的風險。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王儷玲指出,為符合個人退休金理財需求,美國401(K)退休金計畫,就由基金管理者提供多種資產項目,讓參加退休金計畫的勞工,利用這幾種資產項目做比例配置,產生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提供參加這項制度的勞工最大的投資選擇空間。
美國在1993年時,提供參加401(K)的勞工,每人平均有五檔基金可以w投資,直到2003年就成長至14檔基金。
這幾種投資標的裡,包括政府短期債券、債券型基金、大型股基金、小型股基金、海外證券基金,過去十年來,這五種投資標的的投資報酬率在4.32%到10.99%之間。
勞工就可以根據當時的年齡、預計退休歲數、產業景氣等因素選擇積極型或是保本型的投資標的。根據美國統計,401(K)的參加人在30歲時,將54%的退休金投資在股票型基金;6%的退休金投資在保本型基金。
等到勞工60歲時,投資組合逐漸調整,投資股票型的比重降至35%、保本型基金提高至22%。
勞工可在每年的11月及12月兩個月期間開放員工做提撥率、投資配置的調整。


王儷玲建議,勞退新制應該設法逐步開放多種基金或投資標的,評估台灣投資市場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可能性,盡量提供多元投資標的,讓勞工有投資標的選擇權,也可分散勞工的投資風險。
【2004-11-29/經濟日報/B3版/創新金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