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冷眼集/自負盈虧 勞工準備好了嗎?
內容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10.12.11 02:33 pm


勞退新制應否開放勞工自操? 問題不在官方態度,也不在勞工意願,最重要的關鍵恐怕在於,一旦開放自操,等於政府不再「作保」,勞工就得對自己的老本自負盈虧,勞工準備好了嗎?

勞退新制由舊制的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相較舊制要在同一公司累積25年年資才領得到退休金,新制是勞工既看得到,也領得到。也因為是由雇主按月幫勞工提撥薪資的6%,勞退新制基金累積的金額,正是每位勞工紮紮實實的退休金。

為了確保得來不易的退休金,不致得而復失,勞退新制一開始設計就是全部歸由政府管理運用,也就是政府負起投資盈虧的責任,勞工則是不分對象、年齡、身分,一律分享相同的投資績效,即使投資虧損,政府至少提供2年定存利率的保證收益,等同政府幫勞工掛保證。

但勞退新制基金的商機過於龐大,上路5年來,投信投顧公會多次呼籲政府開放勞工自操,將數千億元商機釋出;保險業者則早已規劃好各種退休投資組合,等待勞工上門。業者要求開放自操的理由,都是退休帳戶既屬勞工未來資產,勞工若想追求更高投資利益,政府不應堵住大門。

從個人投資理財角度,民間開放自操聲浪不難理解,只是眼前自操的是勞工還未入袋的退休金,勞工對政府操作退休基金的短期正負績效都已起伏不安,一旦自操,勞工能夠坦然接受「自負盈虧」的後果嗎?

以香港2000年上路的強積金為例,就是全數交由民眾自行選擇投資標的,但上路之初正值科技網泡沫之際,一度引發港民高度恐慌,儘管隨著時間拉長,投資效益回到正軌,但是台灣勞工能否成熟看待投資市場起落周期,客觀接受長期投資才能創造收益的投資原理,恐怕才是官方遲遲不敢放手的主因。

其實數百萬勞退新制退休帳戶,未必全數都是不諳投資的勞工;勞保改為年金制後,勞退新制也非勞工退休唯一來源退新制,如果勞工投資理財意識成熟,政府適度引導業者提供穩健的投資組合,讓願意承擔後果的勞工多一項選擇,不願冒險的勞工繼續留在政府保護傘之下,則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也並非如毒蛇猛獸,完全不能討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