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社論》老人年金發放難以為繼的啟示
內容 感性面對問題 理性解決問題

社論


曾經一度風行的地方縣市發放老人年金,在經過時間的試煉後,目前仍能夠持續發放的,只剩下新竹縣市與金門。其中,除了金門因為財源豐沛,如期發放不成問題之外,新竹市因為財政狀況尚佳,也能勉力維持。至於最早辦理老人年金發放的新竹縣,則因財政困窘,迄今已延宕七個月未能發放,正面臨難以為繼困境。地方縣市政府發放老人年金這樣一個福利措施,未來到底要何去何從,的確已經到了必須正視三思的地步。

回顧台灣掀起這股老人年金發放風潮,新竹縣的確是得風氣之先,從八十四年七月就由當時的范振宗縣長率先宣佈實施。儘管新竹縣政府的財政收入並非穩健,當時的學者專家也曾提醒新竹縣在沒有穩健財務規劃與可靠財源之前,不宜貿然開辦,以免善門一開,可能陷入難以為繼卻又欲罷不能的困境。但是主政者打著照顧老年弱勢族群的旗子,政治正確壓倒財政不正確,不只使范縣長搏得一時的令名,甚至還帶動各縣市一陣跟風。

范縣長的「蕭規」,續任的鄭永金縣長即使分屬不同政黨,縣府財政惡化的跡象也漸趨明顯,但鄭縣長主政後對此還是不敢不「曹隨」,終於弄到今天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只延宕七個月未發的拖欠金額高達六億六千多萬,十三年來累計已發放的老人年金合計高達兩百七十多億,佔目前縣府三百多億財政缺口的九成。無疑的,發放老人年金 的確是導致今天新竹縣政府財政惡化的主因,同時也證明主政者的這一「德政」,其實代價不斐。但問題是,一時的風光令名由首倡者收割,留下的財政窟窿卻要由後任者,甚至是要由後世代的人來承擔。

如果只是蕭規曹不敢不隨也就罷了,新竹市的例子則是不只民進黨籍的蔡仁堅市長訂下的發放老人年金辦法,繼任的國民黨籍林正則市長不敢不隨,而且還出現加碼現象,也就是從他九十一年上任後,就將原本每人每月兩千元的額度提高為每人每月三千元。這麼一來,當然為林市長帶來令名,成為歷年縣市長聲望調查始終高居第一名的重要政績支撐。不過,參照新竹縣的經驗,它的後續效應與代價自然是會增加新竹市的財政負荷。然而,即使有這樣的隱憂,林市長還是拍胸脯保證,老人們領取老人年金至少可以領到他卸任。這樣的保證,可以解讀為是他的負責態度有始有終,但也可解讀為只計當下,不管是否債留子孫,是否把爛攤子留給後任去傷腦筋。

總結歸納地方縣市這十多年來發放老人年金的經驗,除了金門固有金酒公司豐厚營收的挹注,堪稱得天獨厚可以持續發放之外,其他各縣市不是已經停擺,就是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這種現象其實只是總體現象的縮影,地方縣市政府固然為了發放老人年金的財政調度弄得焦頭爛額,中央政府發放老農津貼、休耕津貼,執行過度優厚的軍公教離退給與,開辦全民健保,以及接踵而來的勞保年金、國民年金,同樣不也是讓政府債台高築,學者專家對於欠缺穩健財務規劃的警告提醒同樣也不曾少講,中央主政者也歷經兩度的政黨輪替,但是「蕭規曹不敢不隨」、「比賽加碼」以及「只計當下,債留子孫」的操作模式卻是如出一轍。看來,在這些公共政策議題上,倒還真是不分藍綠、更不分中央與地方,大家有志一同,奉照顧弱勢者之聖名,不需周延配套,不管財政窟窿有多大,反正先做先贏,後繼者只能跟進乃至加碼。反正政府又不會倒,要倒也是後任的事,任期屆滿就是責任解脫。

檢討地方縣市政府發放老人年金的現象,並不是質疑地方政府不能這麼做,也不是意指要由中央來概括承受,更不是反對老人不應受到照顧,但是公共議題源於感性,決策卻必須理性,只會討好的政府其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

【2008-08-13/工商時報/A2版/焦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