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新加坡公積金制 值得借鏡
內容 馮志源


攸關台灣上千億勞工退休金的「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組織法三讀通過後,「勞退基金監理會」已成立掛牌,原本只能放在銀行生利的勞退基金,總算可以「解凍」,開放操作運用,選擇勞退新制的台灣400多萬名勞工將可同步受惠,只是究竟是由政府還是民間主導,目前尚無定論,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由政府主導,亞洲歷史最攸久的新加坡公積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CPF)成效傲人,是未來勞退基金運用可作為參考的制度之一。

強制提撥 大幅擴增涵蓋範圍

相較於香港強積金(MPF)制度,新加坡公積金(CPF)的歷史淵源更為攸久。公積金制度起源於1955年,當時的時空背景,主要是為了避免本土資金大幅流竄海外,於是新加坡政府統籌一套強制儲蓄退休的保障制度,公積金制度與焉成形,後來由於公積金收益過低,批評聲浪四起,因此公積金局自1986年起,推出公積金投資計畫CPFIS。會員可將普通帳戶及特別帳戶中的部分金額,投入由經Mercer顧問公司依MAS(新加坡金融監理局)及CPF Board(公積金局)所訂規定審核的金融商品,於是公積金制度由單純的退休保障發展為廣泛的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將涵蓋範圍一舉擴增至退休規劃、醫療保險、房屋住宅、家庭保障及投資計畫。

新加坡公積金制度採會員制,所有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都必須提撥一定比率強制性的公積金,1955年開辦初期提撥率為10%,雇主與勞工各提繳5%,後來因應經濟景氣狀況而調整提撥比率,目前總提撥率為33%,其中雇主13%,勞工20%。

三大帳戶 強迫儲蓄保障退休

新加坡公積金主要分為普通(Ordinary Ac-count)、特別(Special Account)及保健儲蓄帳戶(Medisave Account)等三大帳戶,參與會員及其雇主每月依規定提撥不等比率的金額至三種帳戶中,同時為確保參與會員退休後仍持續享有一定的退休及醫療保障,公積金局規定參與會員年滿55歲後,須開立退休帳戶(Retirement Account),帳戶金額達一定數額,且滿足各帳戶的最低留存金額規定(Minimum Sum)後,方得提領其餘金額並自由運用,會員才可選擇享受公積金局的保障收益,或將退休金自行投資於被核准的投資計畫或相關年金保險。

普通帳戶就是一般儲蓄帳戶,由政府強迫儲蓄,同時在考量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下,一般帳戶資金主要使用於購屋、保險、子女教育及投資特定金融商品,參加會員須先至CPF核准的銀行開立投資帳戶(CPFIA),指定投資商品後,由銀行向公積金局申請撥款支付,政府保障最低收益為年利率2.5%,是運用範圍最為廣泛者。

績效可觀 年複合成長率20.6%

特別帳戶則主要作為養老津貼,提前為老年生活準備之用。特別帳戶相較於一般帳戶,投資組合內容更為保守,而且直接由公積金局管理,參與會員得向公積金局申請並指定投資已獲准的商品,由公積金局負責完成交易,未動用資金保障年利率為普通帳戶加碼1.5%,約當於4%;保健儲蓄帳戶(Medisave Account),則是用於自己與家人醫療保健支出之用,保障年利率同樣是普通帳戶加碼1.5%。

根據理柏(Lipper)統計至今年5月31日,新加坡公積金一般帳戶可核准投資的基金共有414檔,總資產規模達790.57億美元,過去五年(截至2006/12/31)年化報酬率達9.04%,三年年化報酬率達10.8%,今年以來(截至2007/5/31)報酬率則已達8.74%;特別帳戶可核准投資的基金共有128檔,總資產規模達131.54億美元,過去五年(截至2006/12/31)年化報酬率達5.53%,三年年化報酬率達5.15%,今年以來(截至2007/5/31)報酬率則已達4.65%。

新加坡近五年經濟表現火熱成長,就業狀況及薪資成長良好,公積金提撥金額也跟著水漲船高。根據新加坡公積金局統計,截至2006年止,公積金累計帳戶餘額已由1955年成立初的910萬美元大幅增長至1,25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0.6%;會員平均帳戶餘額也以14%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至40,600美元。

全球目前正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掀起一陣退休金制度改革的熱潮,台灣雖甫於前年起步,目前亦於政府主導或開放自選中徘徊,但不論選擇為何,增進提撥資金運用效率,並充分進行退休金相關教育及制度說明,才是台灣退休新制發展成功的關鍵與核心精神。

【2007-07-17/經濟日報/B4版/基金平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