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社論》政府真能為勞工加薪?
內容 社論


一個多月前勞委會發出的風向氣球,現在終於見到了具體行動;為了讓勞工的勞務所得趕上高科技行業資本利得上攀的腳步,為了增進薪資的合理性、公平性,勞委會決定調高基本工資,調升至少11%,從每月15,840元提高到17,642元。

這11%與17,642元的下限又是如何得出的?依李應元主委的說法,十年前上一次基本工資調整時,與當時的平均薪資相較,基本工資恰為後者的40%,而目前平均薪資已上升到44,107元,其40%即為17,642元。然而40%這個神奇數字是如何得出的,究竟為什麼不該是45%還是35%,相信李主委自己也莫名其所以;與其他同樣實施最低工資制的國家相比,為什麼我們要取比較高的40%,李主委一定更無言以對。

勞委會不斷強調,基本工資十年未調;事實上在前主委的努力之下,個人帳戶式勞退制全面實施,對大多數中小企業員工而言,薪資調升了6%以上,只是現在還不能動用而已。則今天名目上的40%,實際上乃是46%。而且,即使十年前占40%屬合理,十年之後的今天,整個社會所得分配嚴重惡化,公認已邁入所謂的M型社會,在薪資所得者中,贏者圈中的一小部分,與輸者圈中的一大部分,差距愈來愈大。最近主計處發布的一項統計即可窺其一斑。民國90年部分工時人數為10萬2000人,平均月收入24,038元,而每月平均薪資不及15,000元者為3萬4000人;但95年部分工時人數高達18萬1000人,平均月收入降為14,717元,不及15,000元者陡增至9萬5000人。僅僅六年的時間,變化已如此之大,則拿86年基本工資與平均薪資之間的關係,決定今天基本工資的水準,豈不愚如刻舟求劍?

其實拿這些數字來高談基本工資應如何如何,根本毫無意義。李主委手捧基本工資義正辭嚴地要加快勞工所得上攀的腳步,要增進薪資的合理性、公平性,其悲壯的氣勢有如唐吉訶德英勇地向風車挑戰,但我們一點也見不到其中的幽默性、趣味性;倒更像是茅山道士以自己胡謅的咒語要驅趕魑魅山鬼。只是唐吉訶德也好,茅山道士也好,把戲拆穿了無後殃;但拿著國家的公權力以正義之名去擾亂市場機制,不僅會傷及無辜,甚至會鬧出人命。

大幅提高基本工資到17,642元,據說可以嘉惠勞工,尤其是那些收入最低的弱勢勞動者。我們來上一堂最基本的經濟學:假設李主委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裡賣牛肉麵,為了多賣幾碗牛肉麵而僱用一個每月16,000元工資的幫手,扣除各項費用還略有一些賺頭;如果關切民瘼的勞委會下令工資必須提高到17,642元,將那一點賺頭全給了這位幫手還要倒貼,則除了忍痛解僱這一個好幫手,會有其他選擇?

根據勞保局投保資料,目前工資在17,400元之下的勞工約167萬,其中30萬左右是外勞,剩下那137萬的情況就跟上述那位幫手差不多。一旦每月薪資提高到17,642元,這130多萬弱勢勞工幾乎不可能因而向高科技業的資本利得看齊,享受到更「合理」而「公平」的薪資;除非他們的雇主根本不理會勞委會的命令,遊走法外,其中絕大部分的下場不會比賣牛肉麵的幫手更好。這些原本收入微薄、靠些苦力掙一口飯吃的弱勢勞工應該像高占總工會寶座的國營事業鐵飯碗員工那樣齊聲叫好?還是為李主委善體民瘼感激涕零?恐怕都不是,更多的會是基本生活頓失依靠,繳不起營養午餐費、學費而牛衣對泣甚至走投無路的人。

李主委如果真發善心要為勞工做好事,勞工薪資也不是無法提升,但要花錢,花真正的錢。怎麼花呢?簡單得很,針對那130萬弱勢勞工的工作能力與條件,規畫若干他們有能力從事,但仍然要耗時、賣力的工作以政府經費增加僱用機會。依照最基本的經濟學,當對這些勞工的需求增加,市場工資就會水漲船高地一起上升,但失業的不但不會增加反將同比例減少。

要讓勞工薪資合理化、公平化,捨此之外別無他途;李主委請不要再慷他人之慨,儘做些不花本錢的買賣了!

【2007-03-23/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