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類別 退休金
問題 用「社會責任感」來經營企業 從勞退新制看企業的社會責任
內容 葉新華(協鴻工業公司總經理)


幾個月前,報章雜誌經常報導勞工退休新制的實施,一些企業運用各種名目,將原來部份薪資變為獎金,以減少支出;甚或資遣員工,結束營業,使基層員工深受其害。天下雜誌報導,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81%企業認為人事成本提高面臨衝擊,14%企業甚至認為負擔不起,乾脆倒閉。文中某大學教授指出,「中小企業本來利潤就很低,大家都不想玩了。」

看了這些報導,心裡不禁涼了一半,依照規定:勞退新制開始實施後,企業將被強制每月提撥工資的6%到勞工個人的退休金帳戶中。然而,請注意這個數據,這是員工工資的6%,如果以薪資成本占總成本10%來計算,則相當於總成本的0.6%,而不是公司總成本的6%。且只是提前提撥,並不是如果現在沒有提撥,以後就不用付了。所以我們不禁要問:

一、對企業衝擊真有那麼大嗎

二、以一個正規經營的公司而言,這不是應該做的事嗎

三、這些以各種名目來規避新制提撥的廠商,置這些勞心勞力、赴湯蹈火的員工於何地當初給予這些辛苦十幾年,跟你一起打拚的員工,給予什麼承諾你有打算履行承諾嗎或最好能免則免?

四、不管增加多少成本,全台灣每一家廠商都增加一樣的成本,基礎是公平的,為何就你負擔不起?如果連這些成本都負擔不起,如何讓忠誠的員工安心?

如果你想要有生產力及隨之而來的投資報酬,必須視員工為最重要的資產;而照顧好員工,你的企業就會隨之更強大茁壯。在勞退新制實施後,員工不受一生只服務一家公司的箝制,未來企業將無法再利用退休制度來綁住優秀的員工,自然會有更多員工隨時會離開目前服務的公司,而去尋找其他更好的機會,所以未來勢必會導致更高的員工流動率。在這種狀況下,公司如何提高競爭力,永續經營。

通常當企業主需要員工的時候,任何基層的員工都是「最重要的人」,而當不太需要的時候,是不是也用同樣態度來對待員工。

有一些老闆賺到錢後,自然會得了「選擇性失憶症」。過去十幾年,許多公司將台灣廠關掉,到大陸去設廠。有些負責任的公司依勞基法規定辦理,這種做法令人敬佩。但顯然的,有許多老闆們在錦衣玉食之餘,還要想盡辦法避開基本的責任,他們美其名為了公司生存,卻無視員工後半輩子家計的困難,如果你服務的公司能真心照顧員工,你應感到慶幸,並對老闆感恩。

傑出的企業,都將「尊重個人」視為重要的經營哲學,要提高生產力,就要先實實在在的尊重員工,真心誠意的照顧員工,這樣才能讓員工安心的投入工作。

【2005-09-07/經濟日報/F3版/自動化工業專刊】
  返回列表